- 索引號:syszwgknew-13479012
- 分類:統計信息
- 發布機構:雙鴨山市統計局
- 發文日期:1692731661000
- 名稱:2022年雙鴨山市經濟運行穩進向好
- 文號:
- 主 題 詞:統計信息
- 時效:
2022年雙鴨山市經濟運行穩進向好
2022年,雙鴨山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圓滿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
一、經濟持續回穩向好
經濟運行穩進向好。初步核算,全年實現GDP557.2億元,同比增長4.4%,增速高于全國1.4個百分點。
CPI漲幅總體平穩。2022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7%,低于全省0.2個百分點。全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小幅上漲。2022年,全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9%。
就業創業扎實推進。2022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16677戶,增長12.6%。城鎮新增就業2.2萬人,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3%以內。
居民收入平穩增長。雙鴨山市城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37元,同比增長5.1%;雙鴨山市城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02元,同比增長4.1%。
二、三次產業發展平穩
現代農業持續增效。全市第一產業增加值206.4億元,增長2.8%。新增糧食播種面積54.8萬畝,大豆擴種面積127萬畝,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全市糧食產量119.4億斤,增長0.7%。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寶清益生種豬場投用,嶺東牧昌萬頭肉牛繁育基地建成,生豬、肉牛、大鵝飼養量分別增長6%、11.4%、3.7%。蔬菜、中藥材、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分別增長24%、7.7%、8.4%。提升農業品質,新增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30萬畝,新建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6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9%。集賢縣、友誼縣評為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工業經濟企穩向好。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1%,增速高于全省4.3個百分點。主要是煤鋼建三大行業拉動,分別增長3.3%、20.1%、28.2%,分別拉升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9、2.7、0.9個百分點。從產品產量看,原煤2223.9萬噸,同比增長21.8%;無縫鋼管78.6萬噸,同比增長14.3%;石墨6.9萬噸,同比增長58.2%。實施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戶。實施技改項目21個。投入2700萬元支持企業技術研發創新,新增科技型企業24家、高新技術企業11家、省級科技創新平臺6家,集賢經開區通過省級化工園區認定,蜂巢電商科技園實現國家級創新平臺零的突破。加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建龍釩業、北大倉糧食入選省級數字化示范車間,建龍礦業、中雙石墨、饒河勝利米業獲國家工信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認定。
現代服務業穩步發展。2022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192.8億元,增長6.9%。其中,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15.2億元,增長6.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6.5億元,增長5.9%;金融業增加值26.1億元,增長4.3%。成功舉辦雙鴨山市文旅產業暨“四大新經濟”發展大會。新增限上商貿企業34戶、規上服務業企業16戶。建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5個。電商零售額增長11.5%。
三、投資增長消費穩定
市場銷售規模穩定。全力提振消費,投入促銷費資金1300萬元,直接間接拉動社會消費20多億元。受4季度新冠疫情影響,2022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0億元,同比下降2.3%。其中,批發業增長12.4%,對全市經濟平穩運行起重要支撐作用;零售業、住宿業和餐飲業分別下降3.0%、17.4%、25.1%,由于聚集性的行業特點,受疫情因素影響較大。升級型消費快速增長。全市限額以上石油及制品類增長63.2%、金銀珠寶增長10.1%、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增長8.4%。
對外貿易略有下降。據國家海關統計,2022年,雙鴨山市進出口總值完成20.1億元,同比下降0.1%,其中:出口11.9億元,同比增長12.9%;進口8.3億元,同比下降14.3%。
投資平穩增長。2022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9.4%,增速高于全省8.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占總投資的10.1%,同比增長65.7%;第二產業投資占總投資的48.0%,同比增長6.1%;第三產業投資占總投資的41.9%,同比增長4.6%。
房地產開發投資大幅下降。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7.9億元,同比下降21.8%。房地產開發投資項目減少。全年施工項目13個,同比下降38.1%。商品房銷售增長。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12.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1%;商品房銷售額為3.9億元,同比增長22.0%。
四、運行環境全面改善
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全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9.9億元,同比增長25.0%,增速高于全省15.7個百分點。全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72.8億元,同比增長15.0%。全力辦好民生實事,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83%。
金融服務力度加大。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375.0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980.0億元,同比增長3.5%,增速與上年持平;銀行存貸比73.5%,居全省第3位。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長56.8%。?
穩企惠企成效顯著。出臺101條惠企扶企政策和20條服務市場主體措施,為企業降費減退稅11.8億元、延期和“雙穩”擔保貸款16.9億元、發放穩崗資金1330萬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長56.8%。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調整規范行政權力38項,對18項信用承諾制事項實行“承諾即審批”;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網上可辦率99%;“雙快辦”政務服務APP上線;建成全省首個云智慧服務中心和云辦稅智慧服務廳。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實現企業開辦登記注冊“零成本”,全流程最短2個小時辦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