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230500080092304-00-2023-05-0913404276
- 分類:科技、教育、體育
- 發布機構:雙鴨山市教育和體育局
- 發文日期:1683593098000
- 名稱:雙鴨山市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專項工作方案
- 文號:雙教體聯[2023]10號
- 主 題 詞:雙鴨山市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專項工作方案
- 時效:現行有效
雙鴨山市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專項工作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等十二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見》(教監管廳函〔2022〕15號)和《黑龍江省教育廳等十二部門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整治工作,進一步鞏固校外培訓治理成果,規范校外培訓行為,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完善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預防、發現工作機制,依法依規從嚴查處違法違規培訓行為,不斷鞏固學科類培訓治理成果,確保“雙減”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效。到2023年6月,各縣(區)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問題預防機制、發現機制、查處機制基本建立,部門和地區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得以完善,隱形變異違規培訓態勢得到較好控制。到2024年6月,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的長效機制得到健全,治理工作態勢持續向好,隱形變異培訓得以全面清除。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依法治理,疏堵結合。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加大違規培訓查處力度,有效防范重點機構和個人違規,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疏導減少學生校外培訓需求,做到標本兼治、預防為先。
(二)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治理。著力破解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存在的預防難、發現難、查處難等問題,消除治理盲區,強化治理弱項,提升治理效能。
(三)堅持政府統籌,屬地管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統一制定方案、統一動員部署、統一標準要求、統一時間進度,統籌開展專項治理行動。落實縣(區)屬地管理責任,建立完善以縣(區)為主、鎮街巡查、網格覆蓋的工作體系,確保治理任務如期高質量完成。
(四)堅持協同聯動,形成合力。進一步完善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作用,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分工合作,齊心協力做好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治理。
三、重點任務
(一)健全違規培訓預防體系建設
1.充分發揮社區(村)的綜合管理功能。將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納入社區街道網格化綜合治理體系,減少違規培訓發生。構建街道(鄉鎮)、社區(村)動態排查機制,建立包保責任制,防止隱匿在居民樓、酒店、咖啡廳等場所開展違規培訓。(牽頭單位:各級政法部門;責任單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2.強化房屋產權人、受委托管理單位的管理責任。明確不得將房屋租借給無資質機構或個人開展校外培訓,并依托樓長開展網格巡查,防范在商務樓宇和出租房屋發生違規培訓。(牽頭單位:各級住建部門;責任單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3.將招聘網站、家教網等納入監管范圍。禁止發布“一對一”“眾籌私教”“家庭教師”等校外培訓招聘需求信息。嚴格執行校外培訓廣告管控有關要求,禁止發布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的校外培訓廣告。(牽頭單位:各級市場監管、網信部門;責任單位:各級教育行政、公安等部門)
4.強化對重點機構和人員的防范。綜合研判分析轄區內可能開展違規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和個人類型,建立防范違規的重點機構和個人清單。加強對托管服務、中高考志愿填報咨詢、各類教育科技公司等相關機構超范圍開展培訓及違規組織中小學學科類競賽活動的監管,加大招生入學等重要節點的提醒提示和檢查巡查力度。(牽頭單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責任單位:各級市場監管、科技、文廣旅部門)
5.加強跟進指導。對轉型的學科類培訓機構要加強跟進指導,鼓勵給予機構政策支持,幫助其轉型發展。(牽頭單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責任單位:各級市場監管、科技、文廣旅部門)
6.強化對家政服務行業的監管。禁止家政服務企業將校外培訓納入家庭服務,嚴禁任何形式的“住家家教”推介行為。(牽頭單位:各級商務部門;責任單位:各級市場監管、教育行政部門)
7.規范從教行為。進一步加大專項整治力度,教育引導中小學在職教師遵守《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規范從教行為,自覺拒絕有償補課和參與違規培訓。(責任單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8.強化就業幫扶。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裁減人員的就業幫扶,加強崗位籌集,多渠道提供就業服務。(責任單位: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責任單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9.深化對學生家長的教育引導。積極引導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履行好家庭教育責任,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時間,不參加違規校外培訓。針對隱形變異突出問題,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寒暑假等重要時間節點通過印發風險預警海報、借助媒體等渠道多方發布公告和預警提示等方式,引導家長防范違規培訓,避免群眾利益受到損害。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嚴格落實“雙減”工作要求,通過家長會、家訪、告知書、致家長的信等多種形式,引導和鼓勵學生及家長不參與、不組織、不支持違規培訓。社區(村)要結合實際,開展多種形式的公益性校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確保身心健康。(牽頭單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責任單位:婦聯組織)
(二)完善違規培訓發現機制建設
10.完善線下排查機制。各縣(區)要完善多部門聯合開展的明察暗訪工作機制,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通過“日查+夜查”“聯檢+抽檢”等形式,定期開展拉網式巡查。抓住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等重要時間節點,部署排查和專項治理。對違規培訓多發的商務樓宇、居民小區等重點場所進行管控排查,依法查處在有安全生產、消防、治安隱患的場所開展違規培訓的個人和機構。聚焦機構和個人以“一對一”“住家教師”“高端家政”“眾籌私教”以及各類冬夏令營等名義違規開展培訓、面向3-6歲學齡前兒童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違規開展普通高中階段學科類培訓、中小學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等重點問題開展排查整治。教育行政部門根據違規培訓情況、投訴舉報情況建立違規排查重點機構和個人臺賬,強化摸排跟蹤和檢查,及時入賬出賬,做好動態管理。(牽頭單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責任單位:各級科技、公安、住建、商務、文廣旅、市場監管等部門)
11.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各縣(區)要充分宣傳設立的監督舉報電話和信箱等信息,統籌信訪、市民熱線等群眾投訴舉報渠道,拓展問題線索來源。鼓勵中小學教師利用課余時間自愿參加社會監督,用好校外培訓社會監督員等公眾監督力量。完善黨建引領工作機制,選派黨建聯絡員指導校外培訓機構黨組織建設,加強對違規培訓的監督。(責任單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三)加大違規培訓查處機制建設
12.加強聯合取證查處。各縣(區)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強化對校外培訓違規行為的監管執法職責,將隱形變異培訓和無證無照培訓查處擺在校外培訓執法工作突出位置。強化調查取證,做好違規培訓證據的收集與固定。加強對投訴舉報問題線索的核查,確保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或相應執法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完善隱形變異執法聯動機制,及時會商案件查處工作,形成協同辦案、閉環管理機制。(牽頭單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責任單位:各級科技、公安、文廣旅、市場監管等部門)
13.依法嚴處違規培訓。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定期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學科類隱形變異問題清單,適時部署專項整治,及時通報違法違規典型案例。建立健全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問題預警提示、投訴接收、跟蹤辦理、結果反饋工作機制,強化全流程閉環管理。對違法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的機構和個人,按照“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的原則,依法依規給予嚴肅處罰。(牽頭單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責任單位:各級科技、公安、住建、商務、文廣旅、市場監管等部門)
14.嚴厲打擊有償補課。緊盯寒暑假、法定節假日等重要時間節點,扎實有序開展有償補課專項治理活動。各縣(區)要開展專項督查,嚴格責任追究,對《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中所列舉的行為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課堂內容課外補、打擊報復不參與有償補課學生等嚴重違紀、敗壞師德的行為進行重點查辦,實行“零容忍”,并對典型案件予以曝光。(責任單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15.強化違規行為通報曝光。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的行政執法案例收集,定期向上級報送典型案例。要緊盯隱形變異重點問題,抓住關鍵節點,對違規培訓至少每季度公開曝光一次,不斷加強警示震懾。探索推進“互聯網+執法”模式,利用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提升違規培訓查處的執法水平。(責任單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16.加強信用懲戒。將違規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列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黑名單),納入黑龍江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依法依規實施信用懲戒。(牽頭單位:各級營商環境建設監督部門;責任單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四、工作機制
各縣(區)要在黨委、政府領導下,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各職能單位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全面做好組織實施,聯合開展監督管理和專項治理。市級層面建立市教體局等十二個部門共同組成的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專項治理工作協調小組。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日常工作由市教體局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科承擔。
五、責任分工
市教體局負責牽頭制定市級專項工作方案,監督指導、組織協調轄區內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監管行政執法工作;各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協調有關部門查處本地區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違法違規行為。
黨委政法委負責將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治理納入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網信部門重點壓實網站平臺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配合教育等部門做好線上學科類培訓的監管工作;營商環境建設監督部門負責做好校外培訓機構黑名單與失信校外培訓機構信息共享與發布工作;公安機關負責依法查處校外培訓機構違反治安管理、網絡安全等法律法規的違法行為,保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重點做好行業主管部門反映的受影響培訓機構用工指導,規范裁員行為,為轉崗人員提供公共就業服務工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重點做好涉及校外培訓的房屋租賃、物業管理等監管工作;商務部門重點做好家政服務行業指導工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重點做好收費監管、廣告、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的監管工作;科技、文廣旅等行業主管部門配合做好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的業務監管工作;婦聯組織重點做好家庭教育的協調指導工作。
六、實施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2023年4月30日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明確本級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監管的工作要求,建立由教育部門牽頭、各有關單位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和整治工作的重點內容,全面做好部署動員。
(二)全面實施階段:2023年5月1日至5月31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開展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巡查監管,組織開展日常巡查和節假日專項檢查治理,堅決打擊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違規行為。
(三)巡查整改階段:2023年6月1日至6月30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相關部門對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巡查和監管工作進行匯總梳理,及時總結經驗,并于6月30日前,將本級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巡查和監管總結的階段性報告報送市教體局。總結報告應包括巡查和監管的基本情況、執法成果、問題發現、工作計劃和工作建議等內容。
(四)鞏固提升階段: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各縣(區)、各有關單位通過各項措施,鞏固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治理成果,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的長效機制得到健全,治理工作態勢持續向好,隱形變異培訓得以全面清除。
2024年7月1日起,各縣(區)、各單位根據本實施方案的要求,常態化開展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巡查和監管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思想認識。在黨委和政府統一領導下,把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治理作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雙減”決策部署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組織精干力量開展工作,壓緊壓實責任。充分發揮“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作用,加強部門聯動和分工合作,完善工作機制,及時研究分析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務實管用的舉措,切實將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確保巡查取得長遠實效。
(二)深入部署推進,增強部門協同。各縣(區)要建立全網巡查與動態巡查相結合的監測機制,深入開展全面整治,確保防范治理措施取得成效。各有關部門要在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明確職責,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牽頭組織有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其他相關部門要在各自職責內,對涉及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的問題進行單獨或聯合監管。
(三)推動督導問責,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執行《教育督導問責辦法》,將學科類隱形變異問題治理納入政府履職督導范圍,積極推動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監管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轄區內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治理情況開展“飛行檢查”,對工作中出現的敷衍塞責、有令不行、陽奉陰違等不作為問題,要作為漠視輕視群眾利益問題嚴肅問責。對存在問題較多、政策落實不到位、工作成效不明顯的地方,要對相關單位和責任人依法追究責任。
(四)營造良好氛圍,強化宣傳推廣。加強正面宣傳,及時總結推廣治理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問題的好經驗好做法。各縣(區)要在政府網站、電視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等設立曝光臺,加大對違法違規培訓的公開曝光力度,形成強大震懾。各中小學校要全面了解本校師生參加校外培訓情況,發現有學生參加違規培訓的,及時進行政策宣講及引導;發現在職教師舉辦或參與舉辦校外培訓的,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創新宣傳方式和手段,引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勸導家長和學生堅決抵制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推動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合力。
政策解讀:《關于成立校外教育培訓課程鑒別專家委員會和明確學科培訓范圍的通知》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