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08 16:58
關于加強中央、省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任務方向)項目監督管理的九條意見(試行)
(簡稱“監管9條”)
一、實行項目負責人責任制??h(市、區)對使用銜接資金實施的經營性和公益性項目,要在立項、建設、使用等環節建立項目負責人終身責任制。在立項環節,按照“誰簽字、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項目審批人為項目負責人,對項目立項的科學性可行性承擔終身責任。在建設環節,項目建設單位對項目的進度及驗收負總責,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勘察單位項目負責人、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在工程設計使用年限內,承擔相應的質量終身責任。在使用環節,項目資產的產權單位對后續管理運營和持續發揮效用負總責,縣級政府、項目施工單位以及資產監管部門(鄉鎮)、產權單位的負責人共同承擔項目管護運行終身責任。項目負責人發生變動,應及時辦理責任人變更手續。各環節相關負責人均應簽訂項目終身責任承諾書,并裝入縣級銜接資金項目檔案,報市(地)鄉村振興局存檔。(財務審計處、政策法規處牽頭)
二、明確市級監管責任。市(地)負責檢查督導縣級落實項目“負面清單”審核、產業項目占比、聯農帶農等要求;對縣級年度實施項目實行備案管理;按季度對縣級當年在建項目和已建成項目進行實地核查,監督項目按時開竣工和撥付資金;對發現的問題建立臺賬并督導限時整改;每年向省鄉村振興局專題報告監管情況。國家和省考核評估、暗訪調研、第三方審計等發現縣級存在突出問題的,對監管不力的市(地)一并問責。(財務審計處牽頭)
三、建立省級銜接資金項目母庫和專家咨詢智庫。省鄉村振興局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任務,突出“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主線,成立項目庫服務專班,建立省級銜接資金項目母庫,定期推送項目信息,供市縣選擇儲備;建立專家咨詢智庫,幫助市縣謀劃項目;組織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央企、民企與市(地)對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央企民企“進鄉入村”,參與產業幫扶重點項目建設,助力鄉村特色產業以及鄉村作坊、幫扶車間、家庭工場等發展,優先吸納脫貧戶和監測戶就地就近就業。市(地)聚焦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鄉村服務業等,研究制定具有區域特色、資源優勢的銜接資金項目建設規劃。市縣應定期提供適合在本地生成的項目需求清單。(省鄉村振興局項目庫服務專班牽頭,財務審計處、開發指導處、社會扶貧處配合)
四、深化資金項目公示公開??h(市、區)在政府門戶網站、政府微信公眾號、本地電視臺新聞欄目,及時公示公開到縣銜接資金規模以及具體的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情況。其中,鄉、村兩級項目安排與資金使用情況,通過村公示欄、村大喇叭進行公示公開。省鄉村振興局和市(地)政府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聯動公開縣級應公開事項。(財務審計處、綜合處牽頭)
五、建立銜接資金項目標識。省級負責設計統一的銜接資金項目標識,項目標識內公布省級監督電話,開通留言互動功能,便于群眾掃碼監督。項目中標后,項目建設單位在30天內完成二維碼信息錄入和項目地標識設立,應包括項目名稱、建設地點及內容、實施單位、資金歸屬、中標價格、工期以及承建、設計、監理單位名稱和法人等信息。項目竣工后,項目標識由產權單位負責管護,并及時補充和更新項目經營效益、聯農帶農、后續管護等信息。(建檔立卡處、綜合處牽頭)
六、開展千名志愿者社會監督服務。在全省范圍招募千名志愿者,廣泛開展銜接資金項目社會監督。其中,每個縣(市、區)在農民群眾、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中,選聘5—15名志愿者。省鄉村振興局將綜合運用監督成果,對各市(地)、縣(市、區)銜接資金項目管理情況進行評價。(社會扶貧處牽頭)
七、開展項目建檔立卡。按照“一項目一檔案”標準,省、市、縣三級建立銜接資金項目精準檔案,并動態更新檔案內容。其中,縣級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建立包含項目建設進度照片等關鍵要件的紙質版及數字化精準檔案(拍攝照片建議使用手機軟件“元道經緯相機”);省、市兩級建立包含所轄地區全部項目的數字化精準檔案。(建檔立卡處、監測統計中心牽頭)
八、開展聯農帶農專項評價。聚焦產業和就業“兩個關鍵”,省級聘請第三方對縣(市、區)使用銜接資金實施的產業項目聯農帶農情況開展專項評價,著力解決產業項目帶戶能力弱等問題。開展全省聯農帶農示范縣和示范項目創建,對聯農帶農效果好的縣(市、區)和產業項目研究予以支持。(開發指導處牽頭)
九、落實量化評價獎優罰劣。在每年的銜接資金績效評價中,重點加強對產業項目建設、運營、聯農帶農等情況的量化評價。評價結果將作為對各縣(市、區)下一年度銜接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實行獎優罰劣、增減掛鉤。對工作中弄虛作假、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等涉嫌違紀違法行為的,將問題線索移交有關部門處理。(財務審計處、督查考評處牽頭)
省鄉村振興局監督服務電話:
財務審計處:劉鵬0451—82667080
政策法規處:康偉龍0451—82631966
建檔立卡處:杜宇飛0451—82606870
開發指導處:李繼萌0451—82637231
社會扶貧處:姚清海0451—82628809
督查考評處:李明昕0451—82624117
綜合處:苑金玲0451—82628225
監測統計中心:李孟南0451—8263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