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2305000127030001-00-2023-09-1313404279
- 分類:綜合政務
- 發布機構:市政務公開辦
- 發文日期:1694561946000
- 名稱:雙鴨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雙鴨山市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實施方案》的通知
- 文號:雙政辦規〔2023〕7號
- 主 題 詞: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
- 時效:現行有效
雙鴨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雙鴨山市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屬單位:
《雙鴨山市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實施方案》已經2023年8月1日召開的市政府第二十二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雙鴨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9月13日
雙鴨山市改造提升傳統
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的總體部署,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加快推動傳統服務業改造提升,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國家和省關于推進服務業擴容提質的總體部署和安排,突出擴內需、促消費主線,以深化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引導資源要素向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匯聚,推動傳統服務業加快改造提升、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促進全市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服務業對第三產業和全市經濟發展的拉動力和貢獻力。
(二)總體目標。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全市大型商業設施綜合性、體驗式、沉浸式、休閑化改造,數字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優勢明顯的特色商業街區;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覆蓋率達到100%;城市商貿功能不斷完善;雙鴨山老字號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夜經濟拉動消費作用顯著提升;電子商務取得重大成果;交通物流和郵政快遞業實現質效提升;旅游康養產業、金融服務業快速發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到202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年均增長6%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
1.改造升級大型商業設施。利用2—3年時間,完成全市大型商業設施綜合性、體驗式、沉浸式、休閑化改造,加快松江國際購物大廈、第一百貨商店、聯豐國際、寶清惠豐經貿、集賢匯豐商城等大型商業設施綜合性、體驗式、沉浸式、休閑化、數字化改造,提升消費品質。鼓勵大型商業設施高端化、品牌化、差異化發展,數字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
2.打造特色商業街區。按照布局合理、特色突出、高點定位的思路,突出完善商業功能、優化交通組織、美化景觀風貌、增強文化底蘊,推動提升街區品牌集聚度、消費便利度,重點打造尖山區鐵西路、集賢縣繁榮街、友誼迎賓街、寶清文體路、饒河小吃街等一批特色美食街區;尖山區濱水路、寶清縣老縣屬文化街、饒河縣益民街等一批文化教育(體育)街區;尖山區地下商業街、寶清縣利民街、饒河縣百合廣場南側通江街路段等一批精品小店街區,形成特色街區與核心商圈良性互動、線上線下充分融合、商文旅無縫對接的消費生態,促進市場繁榮和消費增長。〔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各縣(區)政府〕
3.打造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按照“2年試點、3年推廣”原則(2023年是推廣的第一年),通過政策引領、市場推動等方式,本著“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優先配齊滿足社區居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務等基本保障類業態;加快發展滿足社區居民休閑、健康、社交、娛樂、購物等個性化、多樣化、特色化等品質提升類業態,在全市建設一批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范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便民生活圈。在完成試點便民生活圈建設的基礎上,2023年起全面鋪開,每年新打造便民生活圈5個,到2025年實現便民生活圈城區全覆蓋。〔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民政局,各縣(區)政府〕
4.加快補齊商貿功能短板。推動星級賓館創建。加快傳統賓館改造升級,打造一批精品賓館,提升精致化、品質化水平。謀劃推進花鳥魚市場、海鮮批發市場、茶城等新型市場建設。引進國內外知名連鎖便利店(“便利店+餐飲”模式)落戶雙鴨山,大力發展鮮食、簡便輕食、簡餐等品類,推進便利店功能化、特色化、品質化發展,提升便利店數字化與創新能力。利用2—3年的時間,打造一批新型示范便利店,更好地滿足便利消費、品質消費需求。推進“金葉便民”、“金葉便利”等便利店建設,到2025年改造完成10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商務局、省煙草公司雙鴨山市公司(專賣局),各縣(區)政府〕
5.創建雙鴨山老字號。制定《雙鴨山老字號示范創建管理辦法》,每3年開展一次雙鴨山老字號認定工作。堅持歷史文化傳承和品牌創新發展相結合,不斷提高老字號市場競爭力、內生驅動力和品牌影響力,充分發揮老字號在商貿流通、消費促進、品牌建設、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2023年,完成首批雙鴨山老字號認定工作。〔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政府〕
6.大力發展夜經濟。鼓勵特色街區、商場、超市、餐飲及文化、體育、旅游、公園、休閑、娛樂等場所延長營業時間,大力發展夜購物、夜美食、夜休閑、夜旅游、夜健身、夜娛樂等夜間經濟形態。開展夜間直播,促進直播電商等新模式與夜經濟融合發展。打造尖山區福悅灣星光碼頭和南市區、友誼縣博物館、寶清縣百盟廣場、饒河縣新興路等一批夜經濟街區,各縣(區)至少要打造2—3處夜經濟街區,做好街景打造和夜間亮化工程,培育升級夜間消費場景,促進夜經濟繁榮發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城管局,各縣(區)政府〕
(二)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
7.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加強電商培訓,以畢業大學生、轉崗人員和涉農領域人員為重點,提高從業人員電子商務意識和技能,3年完成培訓1萬人次。探索“云倉”模式,聯合第三方供應鏈管理企業在哈爾濱市周邊建立“云倉”,提供代運營、代包裝、代發貨等服務,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輸時效,促進供應鏈整合。圍繞“人、貨、場(景)”三要素,加快打造集直播公共服務、商品展示中心、直播現場監控、視頻圖像采集等功能于一體的區域直播電商共享基地。力爭全市網絡零售額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25年,全市打造4A級區域直播電商共享基地1個;發展具有影響力的直播電商服務機構5家;孵化網紅品牌15家以上;培育直播帶貨主播150名以上。〔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電商服務中心,各縣(區)政府〕
8.加快發展旅游康養產業。堅持全域全季旅游發展定位,辦好每年一屆的全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創新旅游產品、模式和業態,重點推出濕地生態采風之旅、現代農業體驗之旅、烏蘇里江界江風情之旅、賞冰樂雪體驗之旅、浪漫休閑自駕之旅等五大主題旅游精品線路。加快完善七星山國家森林公園、大頂子山森林公園、天府景區等重點景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加快饒河“烏蘇里船歌”鄉村振興項目、赫哲風情農旅文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友誼成富鄉朝鮮族風情餐飲民宿、寶清文旅產業創意及消費聚集區、尖山雙興鄉村旅游度假項目、嶺東鄉村旅游示范村、四方臺田園綜合體、寶山溫泉旅游小鎮等重點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自駕車營地、露營地。加快嶺東青山森林康養度假基地、寶清彩云嶺和圣潔搖籃山中醫藥文化養生+溫泉療養類康養基地建設,加快把我市打造成龍江旅游康養重要目的地。〔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各縣(區)政府〕
9.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本,引導金融資源向全市“六大主導產業”和“四大新經濟”等領域聚集,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提升金融服務消費水平,強化對餐飲、娛樂、文旅、零售等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紓困幫扶,促進服務行業復蘇。配合各縣(區)政府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創新惠民產品和讓利措施,推廣主動授信、隨借隨還等業務模式,實施免息、減息、提升額度等優惠政策,激發居民消費需求釋放。推動小微金融服務提質增效,持續加大小微企業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綜合運用無還本續貸、年審制貸款、循環貸等方式,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拓寬抵質押范圍,推廣應用“銀稅貸”、“政采貸”等信用貸款產品;探索開展知識產權、商標權、股權等質押融資業務;通過中國人民銀行雙鴨山市分行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開展供應鏈融資服務,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發展。鼓勵企業運用企業債、中期票據、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等募集資金,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到2025年,全市貸款余額突破1000億元,貸款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存貸比位居全省前列。〔責任單位:市金融服務中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雙鴨山監管分局、中國人民銀行雙鴨山市分行,各縣(區)政府〕
10.加快發展交通物流和郵政快遞業。加大大宗貨物“公轉鐵”推進力度,引導和鼓勵煤炭、糧食、鋼鐵等大宗貨運企業由公路運輸向鐵路運輸轉變,降低大宗貨物長途運輸成本。推進符合要求承運企業“公轉鐵”項目申報。加大郵政快遞業與電子商務、農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力度,探索高鐵、航空寄遞方式,推進冷鏈寄遞,加快旅游主題郵局建設,開展當日達、限時送等服務項目,為我市優質綠特農產品走出去,農村新鮮有機果蔬走進城市餐桌,游客購買伴手禮、旅游紀念品等提供高效、快速、便捷、優質寄遞服務。郵政業務總量年均增長8%以上。推進“交郵供”融合發展,整合交通、郵政、供銷聯社系統優勢,按照渠道共享、場站共用、末端共配、設施共建的原則,協同推進農村快遞物流服務體系建設。2023年,力爭開通交郵融合鄉鎮村公交示范線路3條;試點組(改)建鄉鎮集配中心(站點)2個;共建標準化村級綜合服務站10個。到2025年,“交郵供”深度融合覆蓋我市各縣(區);交郵融合鄉(鎮)村公交線路運營逐步成為常態;鄉鎮物流集配中心合理布局;功能疊加的村級綜合物流服務站基本覆蓋穩定運行。〔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聯社,各縣(區)政府〕
11.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遵循房地產業發展規律,支持剛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滿足購房者多樣化住房需求,鼓勵住宅全裝修交付使用,提高住宅全裝修比例。完善與基本居住有關的公共配套設施,加強與家庭生活需求有關的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提高住宅供給品質,促進商品房銷售。同時,加大非住宅類房地產項目開發力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
三、相關政策支持
(一)支持大型商業設施改造。對于納入限額以上統計、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不含)以上的大型商業設施,對其實施綜合性、體驗式、沉浸式、休閑化改造的,竣工并投入運營后,給予公建改造裝修5‰補貼,補貼最高不超過50萬元。支持納入限額以上統計的大型商業設施數字化改造,按其實際投入的20%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
(二)支持特色商業街區打造。支持按照市級標準創建特色商業街區,按其實際投入的20%,對創建主體給予一次性補貼,最高不超過20萬元;被認定為市級特色商業街區的,再給予創建主體一次性10萬元補貼;被認定為省級、國家級示范步行街的,再分別一次性給予創建主體20萬元、30萬元補貼。補貼資金用于街區招商引資和規劃設計方面支出。〔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
(三)支持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打造。對按照商務部等11個部門《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黑龍江省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實施方案》等要求,建設運營“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創建主體,給予一次性20萬元補貼,對創建成為省級、國家級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的便民生活圈創建主體,再分別一次性給予10萬元、20萬元補貼。〔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
(四)支持補齊商貿功能短板。對于納入限額以上統計的傳統賓館進行改造升級,打造成精品賓館的,給予公建改造裝修5‰補貼,最高不超過25萬元。對投資建設新型市場的,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相應政策支持。對國際知名連鎖便利店品牌(“便利店+餐飲”模式)在雙鴨山落戶(注冊為獨立法人)的,一次性給予投資額的20%補貼,最高不超過25萬元;國內知名連鎖便利店品牌(“便利店+餐飲”模式)在雙鴨山落戶(注冊為獨立法人)的,一次性給予投資額的10%補貼,最高不超過10萬元。對加盟國際知名品牌連鎖便利店(“便利店+餐飲”模式)的,一次性給予投資額的20%補貼,最高不超過5萬元;對于加盟國內知名品牌連鎖便利店(“便利店+餐飲”模式)的,一次性給予投資額的10%補貼,最高不超過3萬元。由市政府和省煙草公司雙鴨山市公司(專賣局)、改造商戶按照1:2:1的改造資金出資比例,打造一批“金葉便民”、“金葉便利”連鎖便利店。〔責任單位:市商務局、省煙草公司雙鴨山市公司(專賣局)、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
(五)支持電商企業加快發展。對電商企業地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500萬元以上,同比增長10%以上且在本市入統納稅的,按新增網絡零售額的2%給予獎勵,最高獎勵10萬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電商服務中心、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
(六)支持旅游康養產業發展。落實雙鴨山市鼓勵旅行社“引客入市”旅游獎勵辦法;加大文旅消費惠民力度,在重要時間節點、節慶日向市民發放涵蓋旅游景區、旅游住宿、旅游產品等文化旅游惠民消費電子券,引導市民進行文旅消費。〔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
(七)支持交通物流和郵政快遞業發展。根據《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黑龍江省財政廳關于印發〈黑龍江省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補助實施細則〉的通知》(黑交規〔2021〕10號)、《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黑政辦規〔2021〕20號)和省郵政管理局、省交通運輸廳《關于組織推進對新設立的鄉村快遞物流服務網點(站點)補貼工作的通知》(黑郵管聯〔2022〕3號)要求,加大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推進力度。對符合文件建設要求的村郵站給予資金補貼支持,為郵政快遞企業快件處理用地,提升倉儲、運輸、配送、信息等綜合服務能力提供政策支持,推進專業快遞物流園區建設。對新增新能源配送車輛給予補助;對物流企業(含寄遞企業)購置自動分揀設備、智能安檢等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等投資項目給予獎勵。〔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聯社、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
(八)附則。
1.除條款中有特別規定之外,本政策適用于在雙鴨山市行政區域內依法登記注冊的獨立法人企業或個體工商戶,應取得開展相關業務資格,申報項目符合支持方向,無違法違規行為和不良誠信記錄。
2.政策資金采取事后獎補的方式予以支持。如國家和省相關政策標準高于我市政策的,按照國家和省政策執行;低于我市政策的,優先執行國家和省政策,與我市政策差額部分按照本政策補齊;不得重復享受國家和省、市相關扶持政策;依托國家和省支持政策的部分條款,如國家和省政策調整或廢止,則相應條款另行確定。
3.政策資金實行市、縣分擔機制,市、縣各承擔50%,各區政策資金由市財政全額承擔。
4.除已有明確規定的條款外,本政策其余條款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市長任組長,市商務局局長任副組長,各有關單位主管領導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專班辦公室設在市商務局;各縣(區)要參照市級專班,成立縣(區)工作專班及辦公室,形成高位統籌、各司其職、上下聯動、合力攻堅的工作格局。
(二)強化工作推進。各縣(區)、各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方案,結合職責分工,鎖定目標,細化措施,形成具體工作落實方案,建立工作臺賬,明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壓茬推進,環環緊扣,步步為營,抓好工作推進,確保各項工作目標圓滿完成。
(三)強化政策保障。各縣(區)、各部門要進一步細化、實化支持政策,切實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精準度,提高政策對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的支持力度。要有效整合各類資金,每年安排一定規模的資金,用于支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四)強化督導考評。把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列入全市高質量發展考評體系,建立“月推進、季督導、半年評估、年考核”督導推進機制,真督實考,考出壓力,考出動力,考出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