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23050002790982-00-2022-04-2913403961
- 分類:綜合政務
- 發布機構:市政府
- 發文日期:1651188531000
- 名稱:雙政發〔2022〕10號雙鴨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雙鴨山市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 文號:雙政發〔2022〕10號
- 主 題 詞:產業
- 時效:現行有效
雙政發〔2022〕10號雙鴨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雙鴨山市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雙鴨山市人民政府關于
印發《雙鴨山市創意設計產業
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政府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及在雙中、省直有關單位:
《雙鴨山市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已經2022年4月29日召開的市政府第五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雙鴨山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9日
雙鴨山市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引導和加快雙鴨山市創意設計產業發展,推進我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創意設計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黑龍江省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22—2030年)的通知》(黑政發〔2022〕8號)相關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用戰略思維定位創意設計產業發展,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內部整合資源要素、外部賦能實體經濟,構建多要素聯動、多主體合作、多領域協同的綜合創意設計體系,提高創意設計質量水平,發揮引領作用,加快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重塑競爭新優勢,為我市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注入新動力。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以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以政策引導市場預期、以規劃明確投資方向、以法治規范市場行為,形成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自我發展的良性機制,促進創意設計產業在公平競爭中提高質效。
(二)堅持創新驅動、要素支撐。
強化創新鏈和產業鏈、服務鏈、資金鏈對接,推動創意設計理念、方法、內容、業態、模式等變革創新,推動創意設計、科學技術、實體經濟、人力資源、金融資本等協同發展,推動創意設計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緊密結合,充分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廣低碳、減量化創意設計,實現產業化、專業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
(三)堅持重點突破、融合發展。
依托我市資源、生態、文化、產業等優勢,實施市、縣(區)共建,瞄準對創意設計依存度高、增值潛力大、帶動力強的重點行業,集中優勢力量破解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發展難題,以“設計產業化”做強創意設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以“產業設計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我市特色、鞏固競爭優勢。
(四)堅持開放合作、區域協同。
搶抓國家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建設自由貿易區等機遇,發揮對俄區位優勢,拓寬省內外渠道,“走出去”與“引進來”并重,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創意設計機構、團隊,積極培育和扶持本市創意設計機構,推動創意設計產業開放、集聚、協同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創意設計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創意設計產業初具規模,創意設計能力進一步增強,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品牌效益初步顯現。
表1 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定量指標
發展指標 |
2025年底目標值 |
創意設計核心企業 |
2家以上 |
創意設計法人單位 |
100家以上 |
創意設計從業人員 |
1000人以上 |
高端創意設計人才 |
20人以上 |
省級文化創意中心 |
1個以上 |
市級創意設計園區 |
1個以上 |
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
1個以上 |
到2030年,圍繞“六大主導產業”,打通創意設計產業關鍵環節,吸引一批創意設計人才和創意設計企業來雙聚集發展,建成一批主題突出、風格鮮明的創意設計產業園區,培育一批創意有源、創新有力的骨干龍頭企業,建成獨具優勢的創意設計產業集群,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形成創意設計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
四、主要任務
(一)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1.建設創意設計協同區。支持各縣(區)政府根據資源稟賦和自身發展定位,聚焦綠色食品、工藝美術、冰雪旅游等領域,打造“設計+”產業鏈,支撐產業轉型發展。推動創意設計融入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扎實做好產品創新、產業升級,推動創意設計產業和文旅產業、生態農業等相融合,切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創新驅動領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
2.建設創意設計輻射區。以項目為支撐,帶動創意設計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按照全省創意設計產業輻射區建設要求,發揮地緣優勢,依托饒河口岸計劃建設高層次寬領域合作載體,發揮我市生態、旅游等資源優勢,擴大對俄跨境旅游服務、跨境電商平臺建設,打響我市對俄休閑養老、康療養生品牌,促進我市對俄相關創意設計產業蓬勃發展。鼓勵我市縣(區)、高校和相關企業積極開展對俄文化、體育、教育、藝術等創意設計產業方面的交流合作,搭建政府、協會、學校、企業等不同層次的創意設計服務交流平臺,拓寬合作空間,促進全方位、多角度創意設計融合與發展。〔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職教集團、市商務局、市經合局,各縣(區)政府〕
3.推動創意設計區域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擴大對俄、日、韓貿易合作,完善對外經貿產業體系,構建大開放、大合作格局,打造龍江東部對俄創意設計中心,使創意設計積極融入國際國內“大循環”。深化與深圳、佛山對口合作,拓展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發達地區合作交流,形成創意設計產業對接融通、重點園區共建、重大項目合作的開放格局。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大力引進優秀創意設計人才,推動引進創意設計人才方式的多樣化,打造龍江東部創意設計新高地。〔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經合局、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各縣(區)政府〕
(二)賦能重點領域。
1.賦能文創實體。大力挖掘地域文化資源,推動文創產品設計研發,充分發揮文旅集團在創意設計產業發展中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扶持和培育我市文創實體企業,發展創意設計產業。重點打造以赫哲族魚皮畫、樺樹皮畫創作生產為代表的饒河縣奇勒爾赫真漁獵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那丹工藝品作坊、赫哲魚皮畫部落;以蛋雕、骨雕為代表,作品曾獲黑龍江省首屆龍江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民俗文化創意類金獎的寶清縣璽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北沉香雕刻產品為代表的四方臺海江雕刻廠、集賢琥珀木雕刻廠;以DIY益智手工產品設計、研發、生產為代表的黑龍江省三慧手工產品設計有限公司等文創企業,把具有一定基礎和規模的創意設計企業做大做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文旅集團、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經合局,各縣(區)政府〕
2.賦能綠色食品。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將創意設計嵌入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全產業鏈。大力發展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推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以提供綠色優質農產品為主攻方向,推動創意設計在綠色食品包裝、功能、品牌方面的應用,提高產品附加值、市場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叫響“寒地黑土、綠色有機、天然富硒、非轉基因”四張名片。突出尖山朝鮮族特色食品、雙合北大院蔬菜;嶺東中草藥、食用菌、鮮食玉米;寶山區特色木耳、樹莓和鹿肉產品加工;四方臺小番茄、高鈣果、中華村粉條;寶清白瓜籽、富硒大米、寒疆蘋果;集賢中國大豆“浸油之鄉”;友誼龍誼面粉、綠糯鮮食玉米;饒河東北黑蜂、山野菜、烏蘇里江優質魚等綠色食品及品牌,推動企業與創意設計機構合作,以專業化帶動創意設計提升,提高農副產品品質和附加值。〔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林草局,各縣(區)政府〕
3.賦能旅游產業。提升旅游景區的文化內涵和創意品位,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產品。推出一批紅色主題游、特色文化游、生態觀光游、民俗和民間文化藝術游等精品。支持開發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旅游演藝精品,挖掘地域文化節慶資源, 以濕地觀鳥節、達子香賞花節、七星峰登山節、挹婁文化節、烏蘇里江開江節等旅游節慶品牌為依托,充分激發民間創意,豐富節慶文化內涵及活動內容,打造文化旅游節慶創意品牌。建設一批休閑街區、特色村鎮、旅游度假區,打造便捷、舒適、健康的休閑空間,提升旅游產品開發和旅游服務設計的人性化、科學化水平,積極推動創意設計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創意休閑農業發展,打造集農業觀光、休閑旅游、科普研學及文化傳承為一體的農業旅游聚集區,豐富農業旅游景點、產品、包裝、服務的文化內涵。打造寶清縣知青小鎮創意文化商街、天府景區、翡翠湖礦坑森林公園,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產業中心,使創意設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經濟活躍度。〔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政府〕
4.賦能工藝美術。以樺樹皮畫、魚皮畫、北大荒版畫、滿族旋風剪紙、滿族刺繡等非遺產品為重點,提升創意設計水平,打造新文創產品品牌。以蘆葦畫、麥秸畫、烙畫、蛋雕、石雕、刻瓷、泥塑等創意設計產品為主導,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工藝美術產品產業鏈條。吸引國內外高水平藝術家來我市開展創作生產和展覽展示、交流合作。圍繞工藝美術產品設計、品牌、服務等開展對接診斷和培訓,提升研發設計和生產營銷能力。舉辦“多彩雙鴨山”旅游紀念品、工藝美術品創意設計大賽,研發雙鴨山特色文旅紀念品,打造我市工藝美術品品牌。〔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區)政府〕
表2 雙鴨山市知名非遺工藝品(技藝)一覽表
傳統美術 |
傳統技藝 |
赫哲族樺樹皮畫、赫哲族魚皮畫、北大荒板畫、滿族刺繡、滿族旋風剪紙、彩色剪紙、麥秸畫、農民畫、蘆葦畫、布藝畫、魚骨畫、傳統木烙畫、建筑浮雕、蛋雕、金屬浮雕、木雕、刻瓷、泥塑、油畫、工筆畫等。 |
赫哲族伊瑪堪、赫哲族民間音樂嫁令闊、赫哲族食魚技藝、赫哲族民間體育杈草球、赫哲族薩滿舞、赫哲族民間體育打布魯、李氏快板、神奇柳編、赫哲族木克蹲特·趣恰尼、老東北銀器制作技藝、酒爺爺釀酒技藝、傳統木作、水晶工藝等。 |
5.賦能新興產業。深入挖掘我市特色歷史文化資源,開展城市卡通形象設計。積極推進動漫與文學、視頻制作等內容融合,探索在教育、科普、廣告、音樂等領域的應用,提升短視頻制作能力。充分利用“云展演”“云展示”等新業態模式,豐富優質線上創意設計內容供給,鼓勵文藝院團、文藝工作者、非遺傳承人開展網絡展演,促進傳統藝術線上發展。鼓勵企業借助新媒體平臺,開展旅游直播、帶貨直播,開辟產品預售營銷新路徑。推動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在設計中的集成應用,引導文化文物單位、景區景點、主題公園、園區街區等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開展數字展館、虛擬景區等服務,讓旅客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鼓勵開展虛擬跨季游,提升旅游潛在消費,鼓勵利用數字技術,依托線上平臺全景展示景區風貌。〔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電商服務中心,各縣(區)政府〕
(三)發展創意設計服務。
1.豐富創意設計內容。重點發展工業設計、時尚設計、平面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構建多領域、全方位的新型設計體系,推動“設計+科技”“設計+文化”“設計+品牌”“設計+互聯網(電商)”,延伸“設計+”產業鏈,支撐實體經濟轉型發展。推動工業設計在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子產品等領域關鍵環節植入,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設計應用為基礎,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引導黑龍江省萬里潤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龍江新雙鍋鍋爐有限公司開展數字化改造,加大研發力度,增強企業柔性生產和市場需求適配能力。倡導全產業鏈時尚設計理念,圍繞衣、食、住、行、用,以創意、創新、創造為核心,推動時尚文化與產品設計、研發、制造、營銷和服務等融合發展。充分運用云計算、大數據、AI/VR/AR/MR等新技術,提高短視頻、動漫、影視、景觀等領域創意設計水平,強化我市優質創意設計產品服務供給。〔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電商服務中心、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各縣(區)政府〕
2.培育優質多元市場主體。推動創意設計企業協同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將設計相關業務分離出來,培育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創意設計服務企業,為相關行業和社會提供服務。引導文化創意企業圍繞以工藝美術等優勢行業為重點的產業鏈形成企業集聚,推動我市文創設計向品牌化、規模化、系統化和產業化發展。對行業領軍企業按照“一企一策”原則予以扶持,推動創意設計優勢企業打造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產業集團。〔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
3.擴大市場需求。圍繞建筑形制、公共場所標識等領域,建立城鄉特色風貌導控制度,推進城鄉標識設計,凸顯地域特色,提高標識的功用性、識別性、藝術性、準確性,提升文化品位,改善城鄉形象。實施特色產品品牌提升行動計劃,綜合運用文化、科技等創新要素,加強和改進功能設計、包裝設計、服務設計,引導企業做好品牌推廣等相關工作,推動特色產品提檔升級。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產品設計、功能設計、結構設計、品牌設計等服務,強化創意設計應用,提升產品附加值。面向中小微企業開展設計知識、規范、管理的專業培訓,提升企業設計能力。〔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政府〕
(四)健全公共服務體系。
1.加強創意設計平臺建設。加強創意設計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平臺服務功能和發展水平。整合相關專業技術類、綜合信息類、產業要素類服務平臺的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加強對現有公共服務平臺的梳理,圍繞其上下游產業鏈的功能,有機貫通整合;聚焦創意設計、信息發布、品牌咨詢、標準制定、營銷渠道、展示交流等專業領域,為創意設計、時尚產業及各類品牌企業發展提供服務。實施“互聯網+”計劃,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重點關注創意設計與新能源、智慧城市、節能環保技術等融合創新的平臺建設;按行業構建檢驗檢測、數據庫、知識庫等平臺,進一步加強創意設計行業的統計分析和管理。〔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統計局,各縣(區)政府〕
2.建設創意設計中心。培育省級、市級文化創意中心。鼓勵支持文化藝術場館開辟創意設計空間、創意設計小屋,推動創新創意創業創客融合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鮮明、結構合理、服務一流的創意設計產業園區。重點推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飛機樓”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建設,內部設置大師工作室、文旅創意產品展覽室、雙鴨山礦史博物館等功能區,突顯“飛機樓”紀念建筑本體效果,將其逐步打造為具有我市特色的文旅創意產業園及網紅打卡地。推進寶清縣文化創意設計中心建設,提升創意設計的文化內涵和科技含量,打造集文化、藝術、時尚、創意融合于一體的創意設計中心。籌備推進集競技體育、休閑娛樂、科普教育、民俗互動于一體的赫哲族風情沉浸式體驗項目建設。規劃建設集合餐飲中心、住宿區、俄羅斯商品展銷區和演藝中心為一體的俄羅斯文化風情園項目,打造與文創關聯的產業規模集群,建立具有鮮明文化形象并對外界產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產、交易、休閑、體驗為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打造區域特色品牌。〔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各縣(區)政府〕
3.組織參加展會和交流活動。鼓勵創意設計機構通過積極參加中俄·哈爾濱創意設計周、深哈國際設計雙年展、全省工業設計大賽、哈爾濱時裝周暨世界時尚設計師大會等賽事、論壇、展覽等活動。組織參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舉辦雙鴨山市工藝美術創新作品成果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等展會活動,打造區域知名創意設計品牌。積極嘗試“線上+線下”雙融合的方式,打通連接傳統展會與數字化展會的雙向通道,以云展覽的創新模式,展現我市文創設計的獨特魅力。積極打造文化創意設計服務數字平臺,為文創設計企業提供線上服務,推動文創項目線上洽談合作。〔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
(五)構建綜合創新生態。
1.堅持文化引領。用文化提升品牌價值,深入挖掘挹婁文化、赫哲文化、墾荒文化、抗聯文化、煤炭文化、冰雪文化等文化資源,創新打造文化藝術精品,開展主題文化活動,形成品牌效應。打造七星山烈士陵園紅色教育基地;實施滿族、赫哲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計劃;推動挹婁文化風情園、四排赫哲族風情園、北大荒農機博覽園等園區文化品牌提升,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與民俗文化、非遺文化、抗聯文化、墾荒文化相融合。依托四排赫哲非遺文化館,設立魚皮畫、樺樹皮畫產品展銷體驗中心,通過開展“非遺產品展銷”活動,延長產業鏈條,推動非遺資源產品化,推進非遺項目活態傳承。〔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各縣(區)政府〕
2.開展銀企對接。進一步加強金融機構對創意設計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積極推動銀企對接合作,為創意設計企業做好“答疑、輔導、融資、增信”等幫扶工作,提高企業獲貸能力。創新推出常態多元、動態靈活的金融助企融資云對接服務模式,制定靈活多樣、務實高效、風險可控的工作實施細則,創新開展適合各類創意設計產業實體發展的信貸產品,并針對各類創意設計產業實體特點,合理設定貸款期限、利率、還款方式和審貸流程,有效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全方位支持創意設計產業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金融服務中心、雙鴨山銀保監分局、人民銀行雙鴨山市中心支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區)政府〕
3.加強科技支撐。鼓勵創意設計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推動數字技術在創意設計領域應用,促進創意設計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加快雙鴨山智慧旅游平臺建設,促進旅游與互聯網融合創新。支持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提升科學化管理水平。推動創意設計科技成果與民俗文化、體育文化、地域文化等文化資源結合,打造智慧城市新體驗。積極推進“互聯網+文化”,打造智慧圖書館和數字博物館,充分利用RFID、云系統和資源池,不斷優化服務功能,做好大數據系統建設、自助借還系統、觸摸閱讀機、朗讀亭、智能機器人等高新科技的應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向現代化、智能化、數字化邁進。加大農機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力度,推動農機產業信息化技術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提高農機裝備整機性能由機械化向自動化轉變。〔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各縣(區)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組長,市委和市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單位包括宣傳、文旅、工信、商務、發改、教體、財政、金融等部門,辦公室設在市委宣傳部,加強對全市創意設計產業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各縣(區)政府要將相關創意設計產業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各縣(區)政府、各相關部門要細化責任分工、建立工作機制、落實任務舉措、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建設創新友好型制度環境,推動創意設計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政策保障。統籌用好相關領域專項資金。鼓勵金融機構為創意設計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支持創意設計產業發展。落實好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土地政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雙設立設計中心。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意設計企業,支持設計、廣告等各種形式小微企業發展。引導民間資本投入創意設計領域。
(三)加強人才保障。推動實施創意設計人才扶持計劃,將創意設計人才納入《柔性引進人才需求目錄》,柔性引進的人才可享受相關政策待遇。通過柔性引才的形式,吸引高層次創意設計人才通過顧問指導、兼職服務、聯合攻關、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創意設計產業發展提供服務。支持創意設計與“雙創”活動深度融合,強化創意設計成果產業配套支撐,鼓勵引導高校設計類畢業生及外埠高層次人才在我市創業。
(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充分發揮輿論對創意設計產業發展的正確引導作用,加強創意設計產業規劃和創意設計產品(作品)的宣傳推廣力度,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層次豐富的活動,增強全社會創新意識,引導公眾接受新生事物,培育企業家創新精神,為我市營造發展創意設計產業的良好氛圍。